每部经都告诉你,求菩萨相应需要这个(梦参老和尚)
◎ 梦参老和尚
佛说了地藏王菩萨这么不可思议的功德,引起了会中一位菩萨的请问,这位是大菩萨。名观世音菩萨,他参加这个法会,见到佛在前面放了白毫相光,又称扬地藏王菩萨利益众生的事业不可思议,谁要是闻到乃至见到读诵受持,就能够究竟成佛果,毕竟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因为这样的关系,观世音菩萨就请问,观世音菩萨的请求特别不同。
在别的会上菩萨请求了之后,佛就直接给他答复了,并没有表扬那尊菩萨,在《地藏经》里头观世音菩萨请求完了,佛就先赞叹观世音菩萨,说观世音菩萨在娑婆世界的功德,跟地藏王菩萨差不多,说要是你来护持《地藏经》,《地藏经》更能够普遍流布,能利益更多的众生。
观世音,在《心经》上叫观自在,在《楞严经》上叫观世音。观就是观想的观,不是看,看是眼睛。音就是要用耳朵闻,他这不是耳朵,不是眼睛,而是观,观就是实相观。我们讲《占察善恶业报经》下卷,是“一实境界”。这种观是什么观呢?是一心观,这叫实相观,又叫真如观,观什么呢?观想世间的音声,观世音菩萨是由观想世间的音声,而证得圆通。在《楞严经》上他是证得耳根圆通,反闻闻自性,因此一切众生能够念观世音的名号,就跟他结上因缘了。
观到这种音声,念他的名号,他就及时来救度,因此而得号,他怎么能有这么大的力量呢?我们引证《心经》的话,因为他由实相观就解脱了,解脱了就是自在,他观的是“一实境界”,“一实境界”是无音声的音声。观世音,世间的音声是无音声的音声,“一实境界”,反闻闻自性,闻他自己的心体,是这样的修观。
这样的观也就是《心经》的照,他是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的时候证得这个自在,因为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的时候,他能够观遍一切法界之音,一切众生只要称观世音的名号,就能及时得救度。因此在〈普门品〉上说,他是此土的施无畏者,谁有畏惧苦难,念他的名号就能得救。我说这话或许有人会怀疑说:“我念观世音菩萨念得不少,〈大悲咒〉我也持得很多,我的痛苦,好像是没有得救!”
这个问题跟念地藏王菩萨是一样的,这个问题得从心理上解决,一者是每部经都告诉你求菩萨要至心。我们问问自己有没有达到至心,至心是什么心呢?就是一心,什么叫一心呢?你必须跟他相应,虽然你没有证得,你得明白,也就是你能理解这个意思,这才容易相应。
例如我们每个人都吃饭,吃饭的时候,佛弟子就想到佛菩萨,要先念供养,别的供我都不会,念个咒也可以,供养十方一切佛一切菩萨,这叫“普供养真言”。我们吃饭时看到饭,肚子饿慌了,恐怕什么都忘了,这是很简单的一个问题。
你一天当中的用心不完全是清净心,连一念间的清净都没有,等到痛苦厄难来的时候,念观世音菩萨,这是一种逼迫性,逼迫的来念,念得不至心,一边念一边想,或者你受冤枉了,或者哪一桩事想不通,你这边念着菩萨,那边想着那桩冤枉事,两个交杂着有没有感应呢?有的能够转化,但只是从重报转为轻受,要彻底的把祸业都消灭是不可能的。
一定要懂得这种道理,不懂得这种道理你会产生抱怨心,会退失信心,不会坚净信,这个一定要掌握住,不然你会退失信心的。恐怕一个月当中一心也没有,偶而有时候一心,或者几分钟几秒钟加起来也没有好多。
这部经说有这个感应,那部经也求了感应。这几十年了我求得不少,好像感应还不太大,就把这个求菩萨的心和夹杂的杂染垢心混淆在一起,等到明白的时候也晚了。不过我们永远没有晚的时候,有悔改心就行了,就算是最后一口气,临终那一念都不晚,如果你能够掌握临终那一念,能够观想菩萨加持你,感应最大了,因为那个时候你受的痛苦让你晓得,这口气马上就要断了,至诚心来了能够一念心。就怕到了那时候被痛苦逼迫了,迷惑不清楚了,那一念心没有了,所以平时要准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