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济寺癸卯年二月“地藏七”共修通启
汉济寺 · 癸卯年
二月“地藏七”共修通启
- 佛 事 登 记 -
如需登记供僧、供斋、普佛、大蒙山、写牌位、写文疏等,请提前联系客堂登记。
13335879556(微信同号)
佛陀出家的因缘
早在悉达多太子初生之时,阿私陀仙人就曾预言:太子若在家则为转轮圣王,若出家修行则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。随着太子日渐成长,父亲净饭王也在观察,发现悉达多是一位不贪着世间五欲之乐的太子,心中十分忧虑。在悉达多太子十七岁的时候,净饭王就为他选择了一个德貌双全的女子耶输陀罗与他结婚,但是太子多生多世勤修戒定慧三学,息灭贪嗔痴三毒,虽身处尘劳之中,心常清净无染。到了十九岁时候,悉达多太子由于久居深宫之中,王宫的生活却让他内心充满苦闷和矛盾,心里很想到外面花园去游玩游玩。
首先出东门,见一身色衰老可哀之老翁,乃觉知世间的老苦。出南门,见 一 人 病 苦 缠 身、百 节 痛 毒,乃感受到 病 苦 可 厌。出西门,见族类扶舆死人,并随车步行啼哭,遂感到死苦之可厌。即转辔出北门,见一着法服持钵的沙门步行安详,举止安详、平静,好像内心充满了喜乐、自在。
在四门游历中,悉达多太子从现实的人生中目睹了生命的真相,感受到生命面对死亡时如此的脆弱和无力,这一切,让生性仁慈的王子哀痛不已,并深切体会到荣华富贵的短暂和虚幻。他深刻地感受到了人间的疾苦,特别是对任何人无法避免的“老”、“病”、“死”等问题触动非常之深。要远离老病死的苦恼,获得彻底自在,如何才能像这位修行者,这样的安详平静,没有忧愁苦恼?只有修行才是解脱之道。
在这样的心路历程下,悉达多太子毅然舍弃拥有的一切选择出家,于是在深夜,别离了睡梦中恩爱的妻子,别离了父母,不忍说再见,却饱含对生命解脱,对生命缘起真理探寻的决绝,离开了迦毗罗卫国。太子从头上把宝冠拿下来交给侍者,声泪俱下:“请你呈奉给我的父王,并且代我转达给他:为了要救拔一切苦恼的众生,我不是为求生天的快乐,我也不敢忘怀父王的大恩,我是为了断除忧悲苦恼而出家,希望父王千万不要因与我别离而悲伤!无常没有定期,死亡在我们出生的一刹那,就已跟随而来。所以趁这短暂而强壮的时候,我决定来探求真理,出家修行。”
这是悉达多对以往生活的彻底告别,他放弃了王位,放弃了家庭,放弃了世人梦寐希求的一切奢华享受,将随身衣物让车夫带回,剃除须发,托钵游行,开始一无所有的修道生涯!
太子遍访名师,六年苦修,经历了种种难以想象的痛苦,结果心身衰竭却未能找到解脱生命的方法,于是太子放弃苦行寻找新的修行方法。最后在伽耶村毕钵罗树下,入诸禅定四十九日后,破晓时分,豁然大悟,成就“无上正等正觉”,终证无上菩提。
佛陀涅槃
什么是涅槃?
涅槃,意译为“圆寂”。圆是圆满一切智德,寂是寂灭一切惑业。又译作灭度、寂灭、不生、无为、安乐、解脱等。
灭者,灭生死因果之义。灭度者,灭生死之因果,渡生死之瀑流。寂灭者,寂有无为空寂安稳之义,灭者生死之大患灭。不生者,生死之苦果不再生。无为者,无惑业因缘之造作。安乐者,安稳快乐。解脱者,离众果。
涅槃是佛陀超越生死的示现,教导迷惘的众生“苦、集、灭、道”的真理。涅槃并不是对众生的舍离,对于发愿要救度众生的菩萨来说,世间的苦难和涅槃的妙乐都并非住处。
所以“涅槃”并非普通人理解的生命的终结,或者重生。涅者是不生,槃者是不灭。如《涅槃经》中云:“若见佛性能断烦恼,是则名为大般涅槃。”佛虽涅槃,佛法常在。而佛法,就是帮助我们断烦恼的利器。
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最后一年,自知将要离开人世,便带领弟子来到拘尸那迦的拔提河边,沐浴身体。之后在两棵娑罗树中间安卧,并告诉自己的弟子“我将于今晚涅槃”。众弟子听说伟大的佛陀将要离开自己,不禁泪流满面,伤心欲绝。一方面,舍不得慈悲伟大的佛陀;另一方面,感觉自己在今后的修行中,失去了指引和向导。
佛陀的弟子阿难,恭请佛陀做最后的开示,阿难代表各位弟子,向佛陀请示了四个问题:
一、佛陀在世时,我们依佛为师,佛陀涅槃后,我们依谁为师?
二、佛陀在世时,我们依佛陀安住,佛陀涅槃后,我们依什么安住?
三、佛陀在世时,恶性的比丘有佛陀调伏,佛陀涅槃后,恶性的比丘,如何调伏?
四、佛陀在世时,佛陀的言教,大家易生信解,佛陀涅槃后,经典的结集,如何叫人起信?
释迦牟尼佛临涅槃之际,开示弟子们,在我入灭后,要以戒为师、以四念处安住、以默摈置之调伏恶人、在一切经首安立“如是我闻”令人起信。叮咛弟子,护持净戒,常当一心,勤求出道,要身常行慈、口常行慈、意常行慈。
忏悔今生多业障 不见如来金色身
双殊胜吉日
释迦牟尼佛出家、涅槃纪念日
让我们共同缅怀、忆念慈悲伟大的佛陀;
感恩佛陀,纪念佛陀伟大的事业。
佛陀是娑婆世界最大的福报,
他引领我们走向觉悟解脱的彼岸!